拔牙也是一門學問?適合與不適合的拔牙情況一次告訴你!|葉昭孝牙醫師

應該有許多人對於拔牙的認知是「牙齒壞掉就拔」吧?但其實對牙醫師來說,拔牙從來不是一個單一行為,而是一連串治療計畫的起點呀!

特別是要面臨贋復假牙(如植牙、All-on-X療程)或齒顎矯正時,拔牙的每一步都需要更縝密的思考與規劃,對於後續的贋復效益才是加分的,今天葉昭孝牙醫師就要針對「拔牙」這個議題,來告訴大家,什麼情況需要拔牙、什麼情況又不建議要拔牙呢?

為什麼會需要拔牙?

這顆牙需不需要拔除,咬合重建專家葉醫師會從「口腔重建」的角度來看,因為拔牙的目的,並不是只是拔掉,而是為了要解決問題的根源,且為後續的重建治療創造一個好的口腔條件,舉例來說:

影響到口腔健康

如果嚴重蛀牙或牙周病導致牙齒搖晃、剩餘健康齒質過少的情況下,繼續保留反而會讓周圍牙齒與齒槽骨變得更不健康。

牙床空間不足

針對齒顎矯正療程,牙弓空間不夠會讓牙齒擁擠或長歪,進而間接影響到美觀性與清潔難易度,因此會透過拔除功能性較小的牙齒來騰出空間,以恢復穩定的排列狀況。

製作假牙時的位置受限

當某顆牙齒的位置影響到牙橋、活動假牙、植牙、All-on-X療程的設計時,拔除反而能讓整體假牙規劃更理想、耐用且穩定。

 

有時保留牙齒不見得是最好的選擇,如果該牙齒無法提供「長期穩定的支撐」,對於全口咬合與假牙設計反而是一種「阻力」唷~

有個臨床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先前有位伯伯雖然還有幾顆牙齒,但其實狀態都已經不健康了,這時如果選擇留著裝局部活動假牙,也可能只用幾年真牙就壞損,這樣局部假牙也無法繼續使用,拔除規劃全口活動假牙使用狀況及年限也都會對口腔效益更高!

常見的五種拔牙狀況?

葉昭孝牙醫師整理了5個臨床上常見,也更有治療考量價值的五種拔牙情況給各位參考:

智齒長歪或阻生智齒

智齒因生長位置靠後且空間有限,經常會橫躺、傾斜或半埋入牙床內,常稱為「阻生智齒」,容易造成第二大臼齒蛀牙、智齒周圍炎、阻礙活動假牙的設計、在矯正療程中增加牙齒位移風險…等狀況。

嚴重蛀牙或牙根腐壞

當蛀牙已深入牙髓,甚至延伸至牙根尖或牙齦下方,做了根管治療也無法確保牙齒結構健康與長期穩定性的情況下,如繼續保留反而會導致感染反覆發作、鄰牙受影響。

嚴重牙周病導致牙齒鬆動

重度牙周病(牙周囊袋>7mm),如果齒槽骨已嚴重流失,導致牙齒搖晃、牙根外露等狀況發生,就算勉強保留,地基穩固性也不足,無法承受咀嚼壓力,更無法作為假牙的「支柱」。

齒列矯正需要空間調整

在齒列擁擠、骨骼發育異常,或暴牙、戽斗的矯正治療中,拔牙是一種增加排列空間、調整顎骨比例的必要手段,而常見的拔牙位置為上下左右的小臼齒,除了改善門牙前突或嘴唇閉合困難狀況,還能避免因拉力過大造成其餘牙齒外傾、牙根吸收等問題。

大範圍假牙製作前:

在製作全口假牙、活動假牙、牙橋、植牙或All-on-X前,如果口內還有長期未用的殘根、傾斜側倒的牙齒、無法提供咬合支撐的牙齒…等,會干擾假牙的力學結構,進而降低假牙的穩固性及壽命。

 

葉醫師要給大家一個觀念:「拔牙的判斷,取決於「未來的價值」,會評估它對未來口腔功能、美觀與假牙穩定性的貢獻程度而決定~」

哪四種狀況不建議拔牙?需要醫師謹慎評估!

雖然拔牙療程很常見,但對某些身體狀況較特殊的患者來說,拔牙是可能會帶來潛在風險的,必須特別評估、暫緩治療,或是尋求其餘非侵入性的贋復方式處理:

做過頭頸部放射線治療的患者

這個治療會讓骨細胞的活性降低,間接影響周圍組織的修復能力,一旦有傷口出現,抵抗力、癒合能力也會下降,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骨頭壞死的狀況,放射線治療完後如有拔牙需求,則需與腫瘤科醫師配合,評估是否預防性使用高壓氧療法或抗生素保護療程提升治療的安全性。

骨質疏鬆患者

如有嚴重到需服用雙磷酸鹽類、骨質疏鬆藥物的患者,常見像是更年期或骨轉移癌症病人,我也不建議貿然拔牙,因為藥物會抑制骨頭的生長,一樣可能會有骨壞死的情形,需評估是否能透過暫時停藥或預防性藥物以降低風險。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

高血壓患者如在未穩定控制下拔牙,可能出現血壓急升、心律不整、術中風險增加等問題;而糖尿病患者則因免疫力與癒合能力下降,拔牙後容易有血流不止或感染狀況,癒合時間會大幅延長,尤其是糖尿病合併牙周病的患者,因疾病會相互影響,拔牙後如血糖控制不佳,植牙與贋復重建的成效更會大打折扣。

長期服用抗凝血劑者

藥物可防止中風或心肌梗塞,卻也會延長血液凝固的時間,如在未經評估下直接拔牙,可能造成拔牙處長時間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的風險,是否能暫時停藥治療,也需與心臟科或神經科醫師協同評估和治療。

 

身為專業的贋復與齒顎矯正雙專長醫師,在判斷是否拔牙時,看的不只是這顆牙,而是這位患者的全身健康、假牙設計的可行性、與整體治療風險,這也是為什麼在口腔重建時,術前的資料收集會詢問疾病史、治療史,為的是確保治療的前中後階段都是高安全性的!

全口重建與假牙贋復專家 葉昭孝牙醫師|台北宜蘭牙醫專業推薦

「拔牙並不是結束,而是治療計畫真正的開始。」這句話我很常在臨床上分享給患者。

因為從假牙重建的角度來看,每一顆牙齒的保留與拔除,背後都會影響著:假牙支撐點的選擇與壽命、咬合高度與受力分配、美觀與發音的完整性、患者在假牙使用上的舒適與方便度。

如果您正面臨「該不該拔牙」的兩難,也許不是該不該拔,而是該怎麼拔、拔哪一顆、拔完之後怎麼規劃,這些才是口腔重建的關鍵,歡迎透過 「線上預約」留下資料 ,來診所讓我幫您評估哦!

內文為專業醫師經驗談,因各人口腔狀況不同,成效因人而異,若有問題請跟從專業醫師評估指引

相關文章

返回頂端